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20年2月8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讨论问题要具体

张是之 张是之 2020-02-08

文丨张是之
先自我反省一下,昨天文章评论区没忍住,怼了一位读者。拉黑之前看了一下,还是 2016 年关注的老朋友,有些后悔。
我更喜欢平和的讨论,怼人一时爽,但也带来很多负面影响,有时候也会影响自己心情,还少了一些正面杠的论敌刺激你去思考。
但三年多的时间,如果文章有认真读的话,还是秉持这种资本主义已经被证明失败的观念不放,确实有些让人失望。
包括昨天的文章在内,我的文章的确是在为市场、为资本说话,但文章基本都有具体的切入点。
即便是写过一篇《经济学不是施政纲领》,但总有人以一种「国师思维」来思考问题,认为既然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是真正的资本主义,那么资本主义就已经被证明是失败了,总喜欢教育我还有什么好讨论的?
我也想不明白,他们为什么总喜欢站在一个国家的高度、或者全人类的高度来思考关于市场、关于资本的问题。
难道做个正常人不好吗?做个正常思考的人这么难吗?
学校教科书上尽是些大话空话,迫不得已应付考试也就算了,非要当真的话那也应该经过基本的逻辑批判和再思考才对。
这位寻欢的读者,就是总试图站在国家的高度否定说,自由资本主义只是个乌托邦,毫无意义。
我努力试着将他拉回具体的现实场景,这样可以帮助他思考,但很明显是失败了,他喜欢那种教科书式的思考方式。
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具体的选择与决策,都涉及到相关经济学知识,需求、供给、稀缺、价格等等等等。
抛开具体细节,观察一下生活中涉及到的产品和服务,比如今天的民营快递和邮局、共享出行和出租车,今天的超市和昨天的供销社,受管制的房地产行业和管制较少的 IT 行业。
无论你在时间轴上纵向比较,还是在当下横向比较,你的直观感受大致上会告诉你,管制越多往往是价格高、可选择余地少,质量和服务业一般。
而管制少,自由多的市场行业,竞争多价格低质量高,甚至免费的产品比比皆是。
当然这样的生活经验并不是严格的理论证明,但这种观察和思考可以很好地帮助我们理解那些正确的经济学理论,并看穿那些错误而糟糕政策把戏。
没吃过猪肉,但没见我这几年一直在跑吗?读了几年的文章,还这样真不应该。
1996年北京二环的房子2000/米,下图是 1996年的汽车价目表。
此前有读者留言讨论国家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问题,是和关于李子阳的问题一起问的,这里也一道回答一下。
这位读者的问题是这样,我直接大幅引用下原文吧,解答放在后面。
我舅舅所在的山村,一直想对外修一条水泥路。在我舅舅当村长以前,几十年都没有修成。等到我舅舅当村长以后,通过募捐,通过取得政府的支持,就把那条路给修通了,3.5公里的水泥路,总共耗资70万。如果按照奥派说的不干预市场,虽然大家都想修路,但是根本没有领头的人,或者领头的人不给力,这条路就修不好。我舅舅其实后来从政府里面基本上没有拿到钱,只是口头上支持而已。最后的钱也是我舅舅,通过项目村民募捐做出来的,但是他有村长的身份,大家会给他面子。我不知道这算不算政府干预市场。
奥派一直强调是政府不要干预市场。但是就像文中说的一样,如果都是一些小业主组成的团体,是很难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制定长远的科技发展计划的,而基础设施和长远的科技计划显然是对经济发展有利的。但是我觉得有的时候干预市场,真的是能够把一件做不成的事情变成能做得成。现在那条路修好之后,山里面土特产往外运就方便很多了。如果按照奥派的说法,市场会自发地形成力量去修筑一条路。我是不敢赞同的。比如跟我舅舅那个村子相邻的一个村子,那个路到现在还没有通。虽然那边出产的野樱桃比我们这边的还要好,如果修了路,他们肯定能赚的钱更多,但是就是没有人出头来干这件事情。
我觉得是不是存在这种这样一种情况,比如,村子里面有1000个人,修一条路能给每个人都带来1000块钱的好处,这样总共就是100万好处,但是修这条路需要70万,理论上每个人都出700块钱就能赚到1000块钱的好处,但实际上根本没有人愿意出头做这件事,因为个人得到的好处太少了,一旦有了政府或者是一个强势的个人出面做这件事情,大家其实是愿意做这件事的。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出面干预其实是对经济的发展有好处的。不知道张老师同不同意我的看法?
首先,总体上来看,我们改革开放有今天的成就和进步,国家和政府一定做对了什么,否则不可能有今天。
那么这就牵出第二个问题,我们到底做对了什么?今天的成就该怎么归因?
有的人认为是有了大政府的大投资才有了今天,但也有的认为是小政府才有了大市场。
但关于什么是大政府,什么又是小政府的问题上,恐怕就会有所分歧。
如果按照政府可以支配的财政资金来衡量,很多人认为我们今天是一个大政府,所以有了经济的大发展。
改革开放前,全国都没有什么钱,政府也没钱,就认为那是一个小政府,所以经济就不行。
于是很容易就得出结论,你看,还是要政府加大投资力度才能盘活经济的基本面。
这样的结论看似颇有几分道理,也深得部分人的赞同,这就牵出我们更进一步的追问,这其中的因果关系到底是怎样的?
我们不必讳言的一个事实,那就是理论上,政府本身并不直接创造任何财富,它所承担的职能更多的是转移支付。
而它进行转移支付所使用的资金则来自税收,这些都是事实,并不是什么敏感话题不可讨论。
当我们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时,那么今天国家之所以能够大手笔投资,首要的原因是经济发展,有钱了,然后才有了足够的财政收入可供支配。
这个因果关系在时间的先后上就有着非常清晰的界线,不可以搞反。
而基于我们对自由和管制的认识,什么是大政府,什么又是小政府?
显然,并不是考察它可以支配的资金总量,而是看它对经济的管束程度。
看上去我们国家今天有很多可以投资,可以搞基础设施建设,看上去是一个大政府,但相较于改革开放之前对经济方方面面的管制,这只有形之手的触角,很明显是收缩而不是扩张的。
回到第一个问题,我们国家做对了什么?那就是有形之手的后退、后退、再后退。
在它后退的地方,很多一开始看似野蛮生长的行业,今天几乎都是提供高额税收的地方。
理清这三层逻辑关系,我们再来回答读者的问题,就相对容易一些。
读者的舅舅当上村长后,把那条路就修通了,给村民带来了实惠。他舅舅在这里发挥的作用,并不是一种看似作为村长的干预,而是作为一个企业家的才能和才干。
而另外一个村子里边虽然有更好吃的野樱桃,但没有这样一位带头村长,路就没修起来,读者觉得很惋惜。
但如果从另外一个村子里当事人自己的角度来看,那是他们自己的事,也许他们为了青山绿水,就不希望通路进去。当然也有可能他们也希望通过也樱桃致富,但就是没有好的带头人。
对这种事,外人只能表示遗憾。世界范围内这种类型的遗憾数不胜数,外人其实并不好妄下论断,加以评判。
但如果像这位读者所认为的一样,据此就认为「都是一些小业主组成的团体,很难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制定长远的科技发展计划」,进而认为只有国家才能担此重任。
这个问题在前面文章说到人类第一条越洋电缆的时候,就已经说明这个问题了。即便今天很多优秀的企业和企业家,也有他们自己的长远规划。只是有的有,有的没有罢了。
那如何看待今天我们国家在基础设施方面做出的巨大投入和发挥的作用?
我们说,这是一定程度上,有关部门承担起了企业家的责任和作用,当然是有值得肯定的一面,我们也并没有全盘否定其中积极和正面的作用。
但从激励逻辑上看,真正面对市场的企业家需要自负盈亏,需要用产品和服务讨好消费者的同时,竭尽所能地降低成本,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来。
而作为转移支付的有关部门,即使是国企,有补贴的存在,面临的竞争压力就没有那么明显,自负盈亏的程度和私企明显不同。
从整体上看,我们经济增速虽然下滑,但毕竟还是在增加。我们从经济学考虑的角度,是有关部门或者国企,使用的资金、投入的领域、挤出效应等等所造成的机会成本是什么?
简单讲,不同的逻辑就决定了不同的结果,这种机会成本更多的是一种浪费和低效。
但这种机会成本,只能出现在我们的思考之中,却无法用统计数据直观地呈现出来,让人们看到问题所在。
同时,这也就是思维的盲区和经济科普的难点所在。
最后,最近有朋友在微信上讨论问题,我其实建议他们把观点形成文章,因为有时候你觉得那个观点很有道理,但并没有理顺其中逻辑,仅仅是因为相信了某个观点而已,并没有经过缜密的思考。
而写文章可以让你梳理下观点背后的逻辑,逻辑不通畅的话,自己也会发现其中问题。
无论如何,讨论问题尽量具体,语言尽量平和,我自己也需要反思一下。

2019年12月26日

题图:Isaac Levitan,Reeds and water lilies

上一篇:市场永远公平

推荐内容

欢迎本号读者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了解详情加入经济学课程——“零基础 无数学 你也可以学好的经济学”,尤其是逻辑彻底,让人折服的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助你打通经济学思维的任督二脉,享受三观重建的快感。

点好看支持,和更多人分享↓↓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